晨晖小说网 >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 第一百七十六章 孝廉制

第一百七十六章 孝廉制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龙王传说医妃惊世神藏盛唐风华

晨晖小说网 www.chenhuixiaoshuo.net,最快更新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

    公元前270年,燕王长子诞生。燕王大喜,大赦燕国,并将嫡长子赐名为孝。两个月后,韩国王后姬淼亦产下一子,名为邦。一时之间,赵、魏、齐、楚四国贺喜的使者奔走于燕、韩两国之间。对此,秦国冷眼相看,漠不关心。

    三月份的时候,草长莺飞,正是踏春的好时节。坐落在青山幽谷畔的颍川学院尤其热闹,来自天下四面八方的游学士子或怀着敬仰的心情,或怀着崇拜的目光,或有着好奇的的心思走进这个渐渐名满天下的学堂。

    如今士子们都知道,韩王然大力提拔的许多年轻官员都出于这个学院,少数不是出身于学院的,大都是身怀大才的名士。学院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实干,整天之乎者也,空谈理论不结合实际的,往往被看作沽名钓誉之辈,不为众人所喜。能以自己所见,集百家之言,发出新颖声音的,方为上道。

    年轻的李斯如饥似渴地学习各种知识,他向法家问法,向纵横家问势,向儒家学礼。虽然学院的老师分属各家各派,起初也是各种争执不断,但经过一年半时间的融合,和韩王然的大力引导,各家渐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现在见其面来,至少不会自顾自地吵起来。不会一言不合就横眉冷对。

    就像韩王然对所说的,诸子百家的理论已经是百余年前诞生的事情了。这天下无时无刻地不在变化,整天拿着前人的理论之乎者也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每个先贤的愿望是把自己的学说发扬过大,如果只是照搬,符不符合实际尚且两说,无法超越先贤是一定的。

    为什么诸子百家见解不同,分歧如此之大,这在于对道的理解。什么样的道是大道,是上道?很显然,天下万民、黎明百姓愿意接受的方才是上道。是大道!学说因人而存在,若是无人肯信,学说也就没了生命力!

    “诸位是想固步自封,重蹈先贤的覆辙?还是敢于创新。走出一条康庄大道?如果诸位愿意孤芳自赏,大可不必听寡人的劝。但如果诸位真愿意让先贤,让自家的学说得到弘扬,寡人不放建议诸位互相学习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天下没有完人,自然也就没有完美的学说。一代一代地改善它,推进它,我想这是历代先贤对诸位的殷切希望。”

    韩王然这样的话还历历在目。刚开始还有人不好意思低下头请教,但随着儒家的不耻下问,整个诸子百家被带动起来。韩王然终于欣慰地放松了一口气。

    从学院里返回到郡守府。李斯一路上在慢慢回味着今天的所思所得。他比所有的人都清楚,如果不是韩国的帮助,自己以后最好的结局不过是在上蔡做一个小吏,自己的母亲也会因缺少医药而辞世。

    事实上,原本的历史轨迹上。李斯也正是充当了一名看守仓库的小吏。不过,血液里流淌着不甘于平庸的他受硕鼠的启发,毅然辞去了小吏的职务,投奔荀子为师,学习治理国家的本领。最终学成入秦,获得丞相的高位。

    但现在一切不同了,韩王然打着上苍的旗号。派人将李斯一家从水深火热的困境中解救了出来,更让担任颍川郡郡守的荀况充当他的授业恩师。这一世的李斯,他的成就肯定会比原本的历史上更大。他的结局,也不会是被赵高这样的阉贼以谋反的罪名灭族。

    李斯不清楚,自己究竟哪一点被韩王然看中。来韩国的两年,自己只见过韩王然两次。但每一次韩王然都表现得十分和善,似乎对自己抱有极大的期望。但是,偏偏韩王然从没有要求自己做到什么,反而时常关心自己的母亲。可韩王然越是这样,李斯越觉得亏欠了韩王然什么。现在只能以加倍的努力来报答韩王然。

    郡守里。荀况望着一摞摞垒起的的公文发愁,自己真是辛苦并快乐着。韩王然将颍川郡这个大摊子交给自己,既是对自己的信任,也是对自己的鞭策。自己以前未尝没有想过,将来被国君看重的话该如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何闻鸡起舞悬梁刺股。

    自己之前不过是担任新城的县令而已,民不过一万户,自己当时可以肆无忌惮地施行自己想要的治理百姓的手段。可现在,却有十五万户民属于自己的管辖,容不得半点差池。如果不是韩王然提前给自己的治理新城的机会,给自己这样的宝贵经验,荀况现在做起事情来一定束手束脚。

    好在在荀况自己小心翼翼地带领下,颍川的发展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随着累计的经验越来越多,荀况的胆子越来越大。荀况对治国治民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

    荀况起初不知道,韩王然为什么把楚国的年轻人看得如此重,还让自己收这个楚人为徒,享受和张良一样的待遇。荀况的事情如此多,起初是很不愿意的。但相处了一段时间,荀况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他这个学生。无论是他的知书达礼,勤奋好学,还是他的任劳任怨,这都让荀况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对于自己年轻时候的模样,谁又会不喜欢呢!

    “先生!”李斯走进大堂行了一礼。

    正在琢磨公务的荀况回过神来,满意地一笑,言道:“是李斯回来了啊!怎么样,今天在学院又学到了什么?”

    李斯按部就班地回答道:“今天孔夫子在学院里讲了礼,斯颇有些心得!”

    “哦?孔夫子怎么说的?”荀子露出好奇地神色。儒家讲求的就是以礼治天下,若是人人知礼、守礼,那么天下大治。可惜人无完人,若想实现这个目标,任重而道远啊!

    “孔夫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今天下,礼乐崩坏,诸国罔顾信义,你攻我伐。但若真想四海归一后国家长治久安,非礼仪不可。民不丰。不能自给,再多的说辞也是无用的。因此若想以礼治国,教化万民,非富国强兵不可!”

    荀子点了点头。孔夫子居然会认可之前不屑一顾的管仲的言论,说明他确实有了长进。想到这事,荀子忍不住问道:“你觉得是这个道理吗?”

    李斯清楚,自己的这个授业恩师不喜欢听大、假、空的套话,喜欢听切合实际民生的底层声音。自己若是一口的之乎者也,荀子肯定不喜。不如理论结合实际,阐述自己的观点。

    “学生来自楚国上蔡,这点先生是知道的。单就上蔡而言,学生家亲眼见过灾年时,沿街叫卖儿女者甚多。他们为人父母。没被逼到绝路是绝不会将儿女变卖的。学生也见过,贫穷的百姓以乞讨、偷窃为生,为争夺底盘的蝇头小利,乞丐们也会大打出手。这些都是孔夫子说的不合礼的地方。之所以百姓不知礼,学生以为就是因为贫苦。因为饥寒交迫。若是仓廪里都是谷物,衣食不愁,谁又肯做这些有辱斯文的事情呢!”

    荀子再次满意地点了点头,李斯来自社会底层,却不忘自己出身,这是极难得的。自己也曾派人观察过他,他每月微薄的薪水从没有乱花。反而时常接济贫苦孤寡老人。

    “礼不可废”,荀子言道:“虽然王上以法立国,但也极为重视礼仪和道德!不然,我韩国岂不是成了暴秦那般的国家?”

    顿了顿,荀子继续说道:“王上已经下令各郡县举孝廉,选拔有贤德的人充入官府。为师自作主张,把你的名字加进去了。你该不会有意见吧?”

    “学生不敢!”李斯低下头,恭敬地说道。

    “呵呵,放心,为师自有分寸!不会耽误了你的学习!你就先担任郡御史吧!”

    (以下凑字数。晚上回来修改下,订阅的可以免费看)

    韩国,新郑。

    这场大雪来得快,去得也快。雪停不过三日,大部分冰雪就在太阳的照射下融化了。离新年大典不过还有十日,韩王然的车驾却是出现在了新郑北郊。

    密不透风的山谷中,隐藏着一座营寨。任谁也想不到,以后威震天下,赫赫有名的“虎贲”军就驻扎其中。

    先行一步的内侍头目驱马赶到了营寨门口,口里大喊道:“奉王上旨令,王驾临虎贲营,营中都尉以上者准备接驾!”

    本以为说明自己来意后,守军会慌不迭地打开城门迎接王驾。内侍头目哪想到,负责营寨守卫的都尉却是脸色平淡地说道:“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军令,不奉王诏。”

    内侍头目闻言大怒,叫道:“岂有此理!王上出城慰问大军,尔等居然敢抗王命!叫你们朱校尉出来!我倒要看看,王上将新军交给他,他带出的都是什么兵!”

    “将军有命,闲杂人等,一律不予接见!大人请回吧!”都尉不卑不亢地回道。

    内侍头目怒极反笑,自己转眼居然成了闲杂人了。不过,他也知道这么僵持下去也没有好结果。当即带着几个随从打马赶了回去。拜见韩王然后,内侍头目添油加醋地将虎贲营蛮横无礼的行为一一道来。

    韩王然却是不以为意,自己早知道朱亥耿直,自己无心之中说了些名将带兵的风范,就让这小子活学活用了。

    “你去拿着寡人的符节,再去试试。”韩王然吩咐道,末了,又加了一句,“军营不允许车马驰骋,你要切记!”

    对韩王然有些奇怪的命令。内侍头目有些摸不着头脑,但还是依言去了。这次进营就顺利多了,唯一不爽的就是果真如韩王然所言,军营不允许车马驰骋。

    不一会儿,一身戎装的朱亥带领一干都尉前来迎接韩王然,仔细看时,朱亥的手中居然还拿着一根铁棒,铁棒粗了几圈的那头装满了各种刺,看上去煞是吓人。

    “臣戎装加身,请王上恕臣以军中之礼相待!”说完,不等韩王然点头,朱亥单膝跪地,行了一礼。

    韩王然正色地点了点头,欠身扶着车前的横木以示敬意,言道:“将军辛苦了!”

    走进军营,韩王然不时露出满意的笑容。朱亥这人还是有些才能的,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能将一支新成立的军队调教成现在这样。不过。想想他魁梧的身子和一流的武艺,在军中这个崇拜强者的地方,要真是带不好这支军队就是笑话了。

    接受了自己后世那么多的知识的“洗脑”,朱亥本身又是耿直不乏灵活。如今的朱亥可不是历史上那个只露个一面的“酱油客”。无论如何,韩王然已经把朱亥这个名字推到了历史的大舞台。数年后,他和他手下这支名为“虎贲”就有名言天下的机会,韩王然可是对此抱着极大的期望。

    “朱亥,新军编练得如何了?寡人前段时间可是听说,有几个人嘲笑新军服,还要罢训!”

    对于韩王然直呼自己的名字,朱亥没有半分不高兴,相反却是觉得韩王然是把自己当作心腹之人。说起那几个不争气的小子,朱亥也很是羞恼。言道:“王上说笑了。当初羽林军不是也闹了这么一出嘛。臣罚他们洗了两次全军的衣服,他们还不是乖乖就范了。这新式军服,可是便易得很。”

    “你啊!少拿这套来敷衍寡人!寡人可是听说,你们虎贲营虽然成立最晚,却叫嚣着要和羽林军一较高下。可有此事?”韩王然笑吟吟地说道。

    朱亥挠了挠头。赧颜道:“末将这不是想让他们知道天高地厚,涨涨见识嘛。王上,你不如安排一次军演如何,末将也好讨点经验?”

    韩王然乐了,反问道:“你们都是步兵,羽林军都是骑兵。你真想好了,要和我们最为精锐的羽林军对决?”

    “步兵怎么了?步兵就打不过骑兵吗?王上你这是偏心!”朱亥不满地说道。

    朱亥这样的语气直令周围的近臣们咋舌。王上可是一国之君,居然允许一个臣子这样和他说话。这交情,不浅啊!那是相当不浅!

    “既然你想来一场军演,那寡人就成全你们。不过,你们有轻重步兵,羽林军也有轻重骑兵。到时候你们是捉对厮杀,轻步兵对轻骑兵,重步兵对重骑兵呢还是混战?”韩王然饶有兴趣地问道。

    朱亥想了想自己手下数目可怜的重步兵数量,当即说道:“既然是两营间的比试,自然在不分兵种。来一场真正的较量了。”

    韩王然点了点头,知道朱亥的心思,也不点破。

    “你们虎贲营毕竟成军最晚,这样,寡人再给你们三个月的时间。等来年开春后,你们以一万兵马对五千羽林军,如何?”

    “不妥不妥!”朱亥却是出言反对,羽林军人马毕竟少于己方,自己以二敌一,有些胜之不武!

    韩王然皱了皱眉,说道:“一名骑兵的用度足够养活三五名步兵。那这样,你们一万,羽林军三千!”

    朱亥知道韩王然会错了自己的意思,再次摆手解释道:“末将的意思是,双方各出五千人马!我们虎贲营不想以多欺少,胜之不武!”

    韩王然听后就笑了,“他们可是一人一马,你们算不上欺负!他们要是赢了,怕也会觉得胜之不武!这样子,你们一万人,羽林军全营皆出,六千人。如何?”

    “好吧!”朱亥心不甘情不愿地应道。

    “这些天你给寡人好好练兵,一切吃穿用度,寡人会吩咐陈少府那边全力支持。三个月后,你若是败了,寡人可绝不轻饶!韩腾那边,我也会通知过去。”

    说起韩腾韩王然就是一叹,在原本的历史上应该就是此人投降秦国后,率兵俘虏了自己的“儿子”,灭掉了韩国。只不过,他的姓氏失考了,只因官居秦国内史而被称之为内史腾。

    为了吸引自己的注意力,他居然辞去了县尉的职务来招贤馆。这样的冒险却也是有回报的,在确定他身怀大才后自己将其下放到羽林军,从千人将做起,直至升为校尉。

    “王上权且放心,末将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朱亥大大咧咧地保证道。

    出营之后,韩王然对一旁的郎中令蒙骜嘱咐道:“等春耕结束后,新军的编练要抓紧了。如今我韩国只有羽林、虎贲两支新军。时间刻不容缓啊!”

    蒙骜知道韩王然的担心,小心翼翼地说道:“王上放心,等臣回去就去办!”

    韩王然登基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71年,整个中原大地如同一条大河,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

    正月,秦国派客卿蔡泽为使,成功游说齐王。齐王同意与秦国暗中结盟,一起削弱蚕食楚国。同月,齐王派中大夫太史胜为密使,拉拢魏国。魏王同意与齐国一道,南下攻伐楚国。

    七月,中原大旱,淮河以南也是雨水减半。韩王然派郑工为将作少府少监,督修鸿沟,并带头节水抗旱,减免赋税。齐国借口楚国罢战淮水上游,导致齐国缺水,派兵两万进犯彭城,为楚国大将景阳所阻。魏国主动调节,齐、楚乃罢兵。

本站推荐:神医凰后邪王追妻嫡嫁千金庆余年嫁给一个死太监大魏宫廷夫人,少帅又吃醋了!吾欲成凰良田喜事:腹黑夫君美如花福晋有喜:爷,求不约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晨晖小说网只为原作者蚂蚱不吃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蚂蚱不吃鱼并收藏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最新章节